11月正是學生秋天研學的高峰期,16日,位于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南海絲廠的廣東蠶桑絲織文化技藝研學基地迎來了首批研學團。目前,整個研學旅行板塊正在復蘇,歷史文化類、愛國教育類、勞動體驗類的基地最受歡迎。
當天上午,來自中山一家學校的700多名二年級學生來到了蠶桑絲織研學基地。這個研學團是兩天團,行程還包括了順德長鹿旅游休博園、西樵國藝影視城。首站到了蠶桑絲織研學基地。
在研學基地,小朋友們在研學老師在帶領下,參觀了南海絲廠這家有著近60年歷史,目前是廣東唯一保留傳統繅絲工藝的工廠,學習了解了珠三角?;~塘生態循環農業的原理、蠶桑絲織產業發展的歷史、紡織民族工業創始人陳啟沅的故事、南海絲廠自主創新與機器科研的歷程、蠶絲被制作過程、繅絲的整個流程等。
在研學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參觀了認識蠶寶寶的一生、蠶繭創意文化作品的制作、扎染技藝、繅絲技藝等四大課程,了解了蠶對人類發展與中西貿易交流的貢獻,體驗了一個蠶繭如何變成蠶絲的整個過程,學習了最古老的植物拓染技藝。
據悉,往年11月是研學的最高峰時期,但是由于受疫情的影響,今年11月才慢慢開始起航,各大基地與景區接待的研學團量還不到去年的10%。從今年3月開始,旅游行業各大板塊慢慢復蘇,目前只有出境游與研學游仍然沒有完全恢復。研學游方面,等待觀望與猶豫的學校還是比較多。
從學校選擇的研學基地可以看出,歷史文化類、勞動體驗類、愛國教育類的基地最受歡迎,也符合學生出去研學的宗旨與目的。教育部們頒發的文件提出將歷史文化教育、勞動教育有效融入教育教學,鼓勵指導中小學校結合地方特點,整體設計、分年級推進開展相關研學活動,將學生參加研學實踐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秋天是傳統的淡季,很多景區,尤其是以單純研學為主題的基地,基本靠研學的人氣來帶旺景區。從目前的態勢分析,大批量出團預計要到明天春季,今年秋天研學旅行方面仍然處于恢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