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后一個月,對于成貴高鐵沿線的川滇黔居民來說,是喜慶而歡樂的時刻。成貴高鐵宜賓至貴陽段于12月16日開通運營,標志著成貴高鐵全線通車,成都與貴陽最快2小時58分可以到達。在“成貴高鐵”開通前,沿途川南宜賓、滇北昭通、黔西畢節等地區尚無高鐵,當地許多豐富的旅游資源還藏在深閨待人識。
成貴高鐵為客運專線,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蘭(西)廣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約632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成貴高鐵采取“分段建設、分期投運”的方式,建好一段、投運一段。其中,成貴高鐵的成都至樂山段已于2014年12月先期開通運營,樂山至宜賓段于2019年6月15日投入運營。成貴鐵路全線通車后,將形成新的出川鐵路大通道,成都到貴陽的時間將壓縮至3小時以內,比目前經由渝貴鐵路、成渝高鐵節省最少30分鐘以上。
玩法一:“美食高鐵”嘗盡美味
成貴高鐵可以說是一條“美食高鐵”,絲娃娃、羊肉粉、燃面、甜皮鴨、火鍋……其實除了貴陽酸湯魚和成都火鍋之外,其他城市其實也別具地方特色。貴州畢節美食有很多,包括大方騸雞、點豆腐、織金蕎涼粉等。云南昭通的美食萬里挑一,昭通涼粉、紅豆酸菜湯、酸辣餃面都非常有名。
宜賓,四川歷史名城、中國酒都,五糧液出產于此。這里有著3000年的采茶歷史,是著名的中國早茶之鄉。當地有“酒飲五糧液,食在燃面”的說法,足以說明燃面在宜賓美食界的地位。燃面作為宜賓地區最具特色的傳統名小吃之一,香味撲鼻、辣麻相間,均勻攪拌后,香油辣椒花生的味道充分散發,香氣四溢。姜鴨面是宜賓燃面延伸出的特色面食,以鴨肉和仔姜為主料,配以蔥、姜、蒜為輔料制作而成,面條的勁道及仔姜的香辣,令人回味無窮。
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古鎮”的宜賓李莊,是一個文化和歷史遺跡沉淀的小鎮,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連成片,訴說著抗戰風云和滄桑。古鎮到處都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這里至今還保留著好幾家老酒廠,游玩中還能感受古樸的白酒工藝制作。當地特色的李莊白肉全名為“李莊刀口蒜泥白肉”,清香爽口、肥而不膩、咀嚼化渣的特點,是李莊的一道名菜。
占領成都燒烤界半壁江山的宜賓把把燒,來宜賓怎么能錯過呢?把肉菜串起來一把一把地烤,一把一把地吃,冒油的五花肉配上蘸碟,怎一個“巴適了得”。而當地的竹海全竹宴,是宜賓市長寧縣的著名風味系列菜品,共計有10多個大類100多個菜品,每一道菜都與“竹”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從竹的根菌,到竹筍、竹竿,再到竹的枝葉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讓人大飽口福。
玩法二:攝影深度游備受青睞
在成貴高鐵沿線的云貴,此時正是拍攝候鳥遷徙和民俗風情的最佳季節。在云南省境內的高速鐵路里程不過66公里,占比也就在十分之一全程左右,居然設置了三個站點——新街站、威信站和鎮雄站,它們都屬于昭通市境內,新街站和威信站都是在威信縣境內,而鎮雄站所在的地方,就是本身的鎮雄縣。在威信縣,如果你愛自然風光,就可以去大雪山原始森林、天臺山溶洞、觀斗山石雕群好好看看;如果你想要重走紅色長征路,這里也有扎西會議會址,感悟革命歲月的艱辛同時,還能飽覽大好河山,縱情之樂油然而生。
而鎮雄縣就更有名了,“金騰越,銀鎮雄”想要夸的就是鎮雄之美,這里是赤水河的發源地,還能體驗彝族苗族的特色風情文化,許多彝族姑娘跳著民族舞蹈,伴著悠揚的山歌,遠離城市的喧囂。昭通市大山包年平均氣溫6.2℃。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越冬棲息地,早已被攝影師所熟知。與此同時,昭通省耕公園和昭通學院內,在冬日有梅花可觀賞。
同時,畢節市在文化旅游產品打造上集中發力。整合市、縣資源推進織金洞、百里杜鵑、草海三大龍頭景區建設,帶動慕俄格古城、水西古城、貢茶古鎮等10個以上亮點景區,打造了一批溫泉康養和森林康養旅游產品。貴州畢節草海位于威寧縣西郊,是貴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同時也是全球十大最佳湖泊觀鳥區之一。
玩法三:冰雪體驗最佳時節
冬季還是廣州人前往大西南體驗冰雪的最佳時節。畢節韭菜坪景區最高海拔2777米,這里美景各異,變化神奇,特別是韭菜花海、云海日出、萬頃峰叢、巖壁風光、高原冰雪等景觀尤為壯觀。在附近的貴州六盤水玉舍國家森林公園,這里有中國緯度最低的滑雪場。冬季平均的積雪厚度也有十幾厘米。每年12月底至次年1月份,可造雪的0℃以下低溫持續時間為35天以上,直至2月初升溫,游客都可以在比較溫暖的氣候條件下滑雪。為了延長滑雪時間,雪場還會進行人工造雪。值得一提的是,這家雪場還配備了從東北聘請來的專業滑雪教練,想滑出不錯的水平也并非難事。而除了感受滑雪之樂,在這里,南方人不必穿著笨重,就能領略到與北國類似的雪國風光——隆冬的玉舍國家森林公園玉樹瓊枝,粗壯的冰凌掛滿山壁,樹凇和霧凇隨處可見,一片銀白世界。由于公園內負離子含量極高,這里也是冬季休閑度假、尋芳覓幽的絕佳之地。除了滑雪,這里還有以劉官勝境溫泉度假區等為代表的兩大溫泉景區。此外,更有一系列極具特色的民族節慶活動在當地可以體驗。
| 信息來源: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南方網
|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工作人員刪除!電子郵箱:435426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