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400ua"></s>
  • <dd id="400ua"><bdo id="400ua"></bdo></dd>
  • <optgroup id="400ua"><option id="400ua"></option></optgroup>
    <nav id="400ua"><kbd id="400ua"></kbd></nav>
  • 您好歡迎訪問廣東景美旅游網!   我的旅游
    2019年度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作品名單出爐
    2019-12-26 來源: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眾服務網 點擊:

      12月21日下午,“非遺新造物·2019”圓桌會議在廣東省廣州市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開幕。期間,舉辦了2019年度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頒獎儀式。在頒獎儀式上,“活力非遺智庫”專家組成評委會根據傳承價值、創新價值、傳播價值、市場價值四個價值維度評選出2019年度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麥稈畫燈(潮州)、潮犬(湛江)、儺韻(湛江)、瑤藍之戀(韶關)、麥稈工藝藍牙音響(潮州)、滿堂紅水晶玲瓏系列產品(深圳)、時有微涼不是風(廣州)、原創排瑤手鼓(清遠)、莞草包(東莞)、東莞龍舟制作技藝數字化展示(東莞)榮獲該獎項;評委會得分最高的5件參評作品:時有微涼不是風(廣州)、珠繡文創(廣州)、東莞龍舟制作技藝數字化展示(東莞)、大良魚燈(佛山)、凝(廣州)獲得評委會頒發2019年度廣東“非遺新造物”評委會大獎。


      此外,“青年新力量”展區展出從2019廣州美術學院畢業作品展等平臺遴選產生的省內美術院?!胺沁z+文創”優秀案例。展區分為傳承、解構、再造、融合等四個單元,展現新生代對傳統非遺不同維度的再創造。參展對象既包括美術院系在讀生、畢業生,也包括青年教師、青年創業者及其工作室作品。


      為吸引更多來自美術院校與青年工作室的跨界力量,關注和參與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事業,評委會特別提名具有借鑒意義作品授予青年創力獎,獲獎作品包括:The gift、吉時感、《醒·獅》系列、造物本院——嶺南手造活態館服務系統設計、老爺保賀。


      2019年度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


    圖片1.jpg


      麥稈畫燈(潮州)


      作者: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


      推薦單位:廣東省廣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麥桿畫文創產品由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副館長李熙團隊主創。李熙曾多年任職廣東美術館策展人。麥桿畫文創產品包括燈飾、手賬本、筆筒三個部分。燈飾把抽象的圖案與具象的魚、蝴蝶等麥稈畫作品結合,具有多種燈光效果,可作為床頭燈等提供照明,亦可作為家中擺飾。產品通過非遺與家居產業的結合,在提升家居產品文化附加值的同時,為非遺產品拓寬銷售市場。


    圖片2.jpg


      潮犬(湛江)


      作者:湛江市文化館


      推薦單位:湛江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雷州石狗被譽為“南方兵馬俑”,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雷州石狗是古代多民族民俗文化大融合的產物,經歷了從“圖騰崇拜”“呈祥靈物”到“守護神”的演變?!冻比穼Α袄字菔贰边@一形象進行提取,將非遺與當下流行的“手辦”文化相結合,是對“雷州石狗”品牌化的塑造,也是石狗進行符號化傳播的應用。作者將石狗的表情進行生動化演繹,跟流行的“擼貓”“擼狗”白領文化相契合,以此增強年輕人的共鳴。


    圖片3.jpg


      儺韻(湛江)


      作者:吳愛珍 陳境玲 徐小倩 王憶敏 任雨萍


      推薦單位:湛江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湛江儺舞”源于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祭祀儀式,被稱為“中國舞蹈藝術的活化石”,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作者以陶土為媒介,把湛江海洋生物元素結合在儺面具的形象之中,從形式、素材、材質、載體各方面對儺舞面具進行大膽重置,將湛江儺舞變成可帶走的藝術品。作品榮獲2019年深圳文博會銀獎。


    圖片4.jpg


      瑤藍之戀(韶關)

      

      作者:林子雯

      

      推薦單位:韶關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乳源是廣東省瑤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幦恕昂梦迳律选??!冬幩{之戀》陶瓷盤從瑤族刺繡、服裝中,提煉出梧桐樹紋、花果紋、萬字紋、龍圖騰紋、八角星紋、碎花紋、蓮花塘紋、連體對鳥紋等一系列圖紋,并將民族色彩與國際色卡進行對應,使之得以在全球化語境中被認知和識別。


    圖片5.jpg


      麥稈工藝藍牙音響(潮州)


      作者:鄭燁娃


      推薦單位:潮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作者鄭燁娃出身于工藝世家。她工藝手法既傳承了傳統麥桿畫精致細膩的細切工藝,又繼承了父親鄭和創新的麥稈工藝的高浮雕造型技法,使作品具有木雕般的層次感與鏤空視覺。作品將麥稈畫與藍牙音響這種符合主流消費人群審美需求的載體進行結合,讓人耳目一新。鄭燁娃還對麥稈畫原材料的種植技術進行了提升,以解決大麥原料稀缺的問題。


    圖片6.jpg


      滿堂紅水晶玲瓏系列產品(深圳)


      作者:深圳國瓷永豐源股份有限公司


      推薦單位: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紅釉彩瓷(滿堂紅)燒制技藝”產生于清末,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傳承人劉權輝是家族第五代傳承人。他結合當代陶瓷技術,復原高溫大紅陶瓷色釉制作,開發出“水晶玲瓏”技藝?!八Я岘嚒奔妓囀抢^釉下彩繪、釉下雕花等又一突破性的創新工藝:先采用鏤雕技法在瓷器坯體上鏤出若干一定形狀的玲瓏眼,再用特制的玲瓏釉把眼填平,施釉后高溫燒成。


    圖片7.jpg


      時有微涼不是風(廣州)


      作者:丁敏團隊設計 梁雪珍繡制


      推薦單位: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時有微涼不是風》由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副教授丁敏團隊設計,廣繡傳承人梁雪珍繡制。丁敏連續8年與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合作研究“廣繡當代創作”等課題。作品結合現代語境的抽象點、線、面,以及刺繡主體具象的工藝細節,拓寬了廣繡在空間裝飾領域的應用形式。該作品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覽”。


      設計團隊還開發了同主題的“廣繡工具包”。工具包為用戶提供完成一件獨立廣繡擺件所需的工具、材料、以及紙質和網絡教程。研習者購買工具包后,可自學廣繡基礎針法,并最終完成一座精美的廣繡屏風。屏風可拆卸成獨立的四件,也可以隨意組合,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學員。


    圖片8.jpg



    原創排瑤手鼓(清遠)


    作者:唐買社吊


    推薦單位:清遠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瑤族長鼓制作技藝”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幾彘L鼓早在宋代便有流傳?,幾彘L鼓有兩種用途,一是在瑤族傳統習俗“祭盤王”中作為禮器使用,二是作為樂器用于歌舞,以示祈禱和慶賀。


    作者唐買社吊,是連南“鼓王”、“瑤族長鼓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唐橋辛二公的徒弟。他開發出新一代民間樂器“排瑤手鼓”。手鼓具備獨特的調音器,可擊拍出不同的高低音效果,以及當地特有的原生態鼓韻律,讓傳統鼓聲融入到現代音樂中。作品被民族文化宮博物館收藏。


    排瑤手鼓多次被政府、學校、商家批量采購,用于文化傳播、教學應用、商業活動等多個領域。連南正致力將瑤族長鼓和“排瑤手鼓”打造為當地最有影響力的旅游紀念品。唐買社吊還在村中定期開設學習班,傳授瑤族長鼓制作技藝,為貧困戶、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


    圖片9.jpg


      莞草包(東莞)


      作者:東莞市道滘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推薦單位: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莞草編織業曾是道滘鎮、乃至東莞市的一大經濟支柱。東莞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的莞草編織業。除大量應用于草席生產外,“莞草編織技藝”還用于各種生產、生活物品。


      近年來,道滘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聯合專業設計研發機構,組織傳承人創新編織技藝,制作茶具墊、地毯、花盤、筆筒、燈具、椅子、屏風、玩具、手袋、家居裝飾品等生活器具。


      系列產品通過莞草與牛皮、塑料、竹子、漆木等其他材質的融合,尋求莞草編制品在創新設計、材質混搭、應用領域的突破,幫助莞草進入酒店、餐飲、民宿等多種旅游場景。


      系列產品曾參加2017年阿斯塔納世界博覽會、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意大利米蘭“塔外:創享——創意讓生活更美好設計周”等,并以“莞然”注冊商標進行系統開發利用。


    圖片10.jpg


      東莞龍舟制作技藝數字化展示(東莞)


      作者:何帥非遺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團隊


      推薦單位: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東莞龍舟制作技藝數字化展示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東莞龍舟制作技藝三維可交互操作的APP,第二部分為東莞龍舟制作技藝三維制作動畫。東莞龍舟三維可交互操作的APP是東莞首款基于三維數字建模、可交互操作的非遺傳承與展示APP。在APP的基礎上,團隊運用數字動畫的表現形式,完整展示東莞龍舟制作技藝全過程。


      何帥非遺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團隊,是國內較早運用數字化手段研究、推廣、服務非遺項目的非遺數字化團隊,率先提出“非遺+數字化+設計+制作”的非遺項目傳承與展示思路。除龍舟制作技藝外,團隊還為東莞千角燈、木魚歌、茶山游園會、麒麟舞等非遺項目開發數字化展示產品。



    | 信息來源: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眾服務網
    |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工作人員刪除!電子郵箱:43542609@qq.com

    更多
    相關新聞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_欧美粗大无套gay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2020_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久久久
    <s id="400ua"></s>
  • <dd id="400ua"><bdo id="400ua"></bdo></dd>
  • <optgroup id="400ua"><option id="400ua"></option></optgroup>
    <nav id="400ua"><kbd id="400ua"></kbd></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