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400ua"></s>
  • <dd id="400ua"><bdo id="400ua"></bdo></dd>
  • <optgroup id="400ua"><option id="400ua"></option></optgroup>
    <nav id="400ua"><kbd id="400ua"></kbd></nav>
  • 您好歡迎訪問廣東景美旅游網!   我的旅游
    羅坑鎮首屆共享田園農夫節元旦開幕,游客現場當“地主”!
    2018-01-03 來源:廣東省旅游網 點擊:

    2018年新年的第一天,羅坑鎮下沙村靠近潭江邊的500多畝稻田里,醒獅起舞,春牛歡跳,身穿傳統鄉村姑娘衣服的村姑打了長鼓,跳起繡花舞;村里上了年紀的阿叔在稻田里舉辦傳統的拜冬儀式;幾百名游客手捧五谷種子,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村民身穿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衣服,重現大集體生產隊上工的場景。羅坑鎮下沙村首屆共享田園農夫節暨冬種儀式以獨有的鄉村、田野韻味拉開了冬種儀式。


    復原拜冬儀式,游客現場當“地主”


    首屆共享田園以下沙村500畝稻田為核心,其中有20畝種植花海景觀、30畝種植蔬菜景觀。其它田地則由村民種植以生菜、菜心為主的冬令蔬菜,提供給都市人做共享田園。






    1月1日上午,羅坑首屆共享田園農夫節暨冬種儀式舉辦了開幕式。副區長周傳艷,區農林局局長袁朝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歐格郎,區旅游局副局長林文英,鎮人大主席陳文勝,鎮委副書記、鎮長湯美合,鎮委副書記林靖,鎮委副書記彭曉輝,鎮黨委委員梁橋新,鎮副鎮長陳學宏,鎮副鎮長林光利,以及新會區旅游協會秘書長馮植和,和來自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上百名游客參加了開幕式。




    當地村姑一曲慶祝著豐收喜悅的《長鼓舞》拉開了活動序幕?,F場表演的醒獅也按照傳統習俗,采青時采“生菜”,寓意“生財”的意思。最受游客喜愛的還是舞牛表演,當舞牛演員舞著兩頭牛出現時,現場立即爆發出熱烈掌聲。后面跟著兩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犁田師傅更是逗樂了游客。








    村里的姑娘還穿上蔬菜制作成的衣服,在舞臺上走起了蔬菜時裝秀,宣揚鄉村生活,倡導綠色生態。








    現場還舉行了傳統的拜冬儀式,田野上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放著蘋果、玉米、花生與五谷、糍粑。幾名當地的老農戶,穿上傳統的衣服,進行祭祀儀式。然后將糍粑沾上竹桿舉起來,意思是讓鳥吃糍粑,吃飽后不要吃冬種的種子,確保冬種豐收。








    儀式結束后,現場還舉行了農夫犁田表演與游客播種活動。不少游客興致勃勃地扶犁耕田,當一回都市農夫。下沙村也復原了大集體生產隊出工的場景。隊長敲著銅鑼在前面,后面跟著穿著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衣服的村民,大家一起到稻田里翻地。更多游客拿著種子,跟著社員一起播種,播下冬種的喜悅、豐收的祈盼。








    推出共享田園,發展鄉村旅游




    羅坑鎮鎮長湯美合在致辭中談到,羅坑鎮素有“僑鄉”之稱,羅坑鎮將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旅游資源、農業資源,借力當今互聯網催生的共享經濟模式,通過共享田園農夫節,挖掘羅坑的歷史文化與人文古跡,整合優化全鎮的旅游資源,推出全鎮旅游特色線路,盤活冬季閑置土地,帶動鄉村旅游暨全域旅游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形成“旅游+農業”經濟模式。




    在今后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中,羅坑將打造鄉村體驗游路線圖,把休閑農莊、鄉村主體莊園、精品鄉村、特色農產品、華僑古村等美景、美食串聯起來,讓更多市民和游客來到“無處不田園,無處不風情”的羅坑鎮旅游度假。通過“旅游+農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多產化發展,為城市居民休閑營造空間,形成了鄉村旅游的核心結構,帶動觀賞經濟作物種植、蔬菜瓜果消費、家禽家畜村旅游的消費、餐飲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民宿度假消費。吸引農民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精品農業、鄉村民宿。加快推進鎮重點旅游項目建設,編制《羅坑鎮全域旅游規劃》,以此指導全鎮旅游項目建設。


    當天,來自珠三角的20多個家庭成為了下沙村的首批“地主”承包了3分地,其中多名代表上臺簽約。




    共享田園土地承包的市民可以帶著孩子來到菜地里種菜、播種、松土、施肥、澆灌,做一名都市農夫。城里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面積的大小與蔬菜種植品種,并選擇周六日去種菜、澆水、施肥、采摘,平時則由專門的技術人員管理。如果自己沒有時間,也可以委托工作人員管理,青菜種好的時候可以開車去采摘,也可以由技術人員采摘好快遞給承包家庭,讓城市家庭擁有自己的綠色生態菜籃子。同時,還可以讓孩子真正體驗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


    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成為江門旅游中轉站


    鄉村旅游迎合了都市人“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且從另一面也圓了都市人的綠色夢,亦豐富了我國生態旅游的內容;符合我國旅游產品結構化調整的客觀要求,是旅游開發形式轉型的新探索。給了游客審美體驗、娛樂體驗、逃避體驗、教育體驗。


    在今后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中,羅坑鎮將加快推進鎮重點旅游項目建設,編制《羅坑鎮全域旅游規劃》,以此指導全鎮旅游項目建設。通過“旅游+農業”的模式解決傳統的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


    據介紹,互聯網催生共享經濟,共享農莊已經開始流行,家庭的家長和孩子化身“農夫”,體驗田園里的農耕文化。共享農場通過走標準化有機種植的路線,有了會員的見證,產品質量有目共睹。在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的今天,不僅賣農產品可以賺錢,還能發揮其附加價值,旅游、度假、休閑、加工、配送、餐廳等都可囊括其中。歐美很多共享農場都與學校合作,推出親子科普教育。


    江門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氣息濃郁,擁有臺山上下川島、開平碉樓、恩平溫泉、新會小鳥天堂等系列一級旅游資源與品牌景區,但是缺少一個旅游集散地與中轉站,羅坑剛好處于各大旅游板塊的核心,通過鄉村旅游、生態農業旅游、共享田園旅游的發展,成為江門旅游的中轉站與集散地。



    更多
    相關新聞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_欧美粗大无套gay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2020_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久久久
    <s id="400ua"></s>
  • <dd id="400ua"><bdo id="400ua"></bdo></dd>
  • <optgroup id="400ua"><option id="400ua"></option></optgroup>
    <nav id="400ua"><kbd id="400ua"></kbd></nav>